乘十五运东风 打造体育湾区

2025-03-06 来源:广州日报

  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在驻地举行记者会,介绍履职情况。

  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携手同心,乘势而上,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充分利用湾区优势 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表示,今年两会期间,自己将提交一份关于“体育湾区”融合的建议。

  “如何安排好赛事,粤港澳三地都非常有经验。更重要的是比赛能留下什么,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增办更多国际赛事。”霍启刚表示,应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同时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和消费力,共同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霍启刚提交了《关于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的建议》,提出以筹办、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全力打造体育湾区,推进体育模块“硬联通”,落实体育规则“软衔接”,让体育文化“心相融”,完善制度和规则衔接,建立高效协调沟通机制。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公开答复表示,应利用十五运会办赛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同时,还应申办承办更多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以体育推动三地发展和交流,推动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多方互动带来难得机会 将全面展示大湾区实力

  “十五运会的举办不但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还能深化大湾区内的民间交流与经济合作。”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马逢国表示,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体育盛事,十五运会的影响将涵盖多个方面。“体育运动的交流是最直接受益的领域。”他说,“比赛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事,还涉及教练、裁判及体育行政人员的交流,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将为各方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马逢国表示,赛事还将带来更多体育旅游的机会,这种影响还将辐射至更广泛的区域。在他看来,香港的交通便利是其一大优势,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使更多来自粤西等地的观众更方便地前往香港观赛和旅游。“香港市民也可以近距离观赏国家一流运动员的表现。”他表示,期待香港运动员通过比赛提升水平,争取荣誉,进而增强本地社会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这将是全方位展示大湾区实力与魅力的机会。”马逢国呼吁大湾区居民积极参与,共同见证这一体育盛事带来的机遇与活力。

  以赛事为切入口拉动消费

  “我们对十五运会的举办充满期待。”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认为,在十五运会期间,内地的运动健儿将来到香港比赛,各地观众也能来香港观赛,这无疑是很好的拉动消费的切入点。

  要将大众对赛事的高度关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流量”,赛事承办城市需要从多方面做好准备。吴秋北认为,承办城市要保障接待能力,要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还要多多宣传各个比赛项目。

  十五运会设置群体项目共23个大项、166个小项,让观众在观赛之余,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吴秋北表示:“期待香港工联会与内地工会多合作办比赛,通过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项目,更好地开展交流。”

  在十五运会中,香港将承办击剑、高尔夫球、男子手球等竞技体育项目。吴秋北认为,要充分发挥香港在高尔夫球等项目上的优势,吸引更多观众。

  欢迎内地运动员前来香港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龚永德表示,就在3月1日,香港最大体育基建项目启德体育园正式开园,将承办十五运会多项重要赛事。香港启德体育园毗邻维多利亚海滨,是一座综合体育和娱乐地标性建筑,也是十五运会香港赛区的主会场。

  启德体育园的建成不仅能带动全民运动,也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欢迎内地运动员来香港,也欢迎大家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龚永德说。

  “大湾区的产业链非常完善。”谈及大湾区的发展,龚永德举例说,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无人机的试生产、生产、市场推广、集资、物流等产业链相关流程也都是在大湾区内完成的。“所以我觉得大湾区的竞争力非常强!”

  记者:黄岚、邓潇丽、张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