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谭玉娇 不断超越重量极限和人生边界

2024-09-30 来源:浙江在线

  “我超越的不仅是重量极限,还有人生边界。”面对镜头,21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残奥会冠军谭玉娇这样说。

  北京时间9月6日晚,在巴黎残奥会拉夏贝尔竞技场举行的女子67公斤级决赛中,杭州运动员谭玉娇在巴黎残奥会举重女子67公斤级决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一枚金牌,也成功打破了之前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此前,谭玉娇曾是里约、东京两届残奥会金牌得主,而此次已是她第21次打破世界纪录。

  1990年出生的谭玉娇7岁时因骨髓炎导致右腿残疾。如今,她拿到了43枚金牌,一次次超越重量极限的她,也在超越着她人生的边界——谭玉娇成为中国首位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在巴黎残奥会闭幕式上留下了属于中国的独特印迹。

谭玉娇(中)与亚军、季军在颁奖仪式上合影。图源:新华社

  超越重量的极限,她当选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巴黎时间,在比赛中压轴出场的谭玉娇,首轮开把134公斤,先是深呼吸三次,再是经典的“谭式大喊”,成功与其他选手甩开距离。第二轮试举138公斤,第三轮140公斤,均成功,提前锁定冠军。第四把挑战142公斤,她再一次向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发起挑战,成功!现场响起冠军的“战歌”,谭玉娇张开双臂,拥抱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参加残奥会举重比赛的运动员一般是脊髓损伤、脑瘫和肢体残疾的运动员。运动员级别按体重划分,男、女各10个级别。每场比赛中每位选手有三次试举机会,符合破纪录要求的选手可以进行第四次试举,破纪录成绩可以计入最终成绩。

  “142公斤对我来说不容易,因为这是我唯一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举起这个重量。”谭玉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块金牌更大的不同是,这一次残奥会的表现,我的运动成绩比以前更好,我觉得我是用这一次完美的表现,向世界证明了我还可以,我依然还行,I can!”

  据不完全统计,这至少是谭玉娇第21次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里约残奥会,谭玉娇打破女子举重67公斤级世界纪录拿下金牌。2021年东京残奥会,谭玉娇以绝对领先优势获得女子举重67公斤级金牌。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谭玉娇以141公斤的成绩再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

  在颁奖仪式上,习惯了穿肢具上台领奖的谭玉娇,在合影时觉得比坐轮椅的两位运动员高出很多,她刻意弯下腰身,搂着两位运动员进行了合影,笑容真诚而温暖。

  2009年,19岁的谭玉娇顺利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并入选了国家队。2010年,谭玉娇通过人才引进加入浙江省残疾人举重队。在2011年的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谭玉娇一举夺得女子举重67.5公斤级金牌,为浙江省残疾人举重队获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全国残运会金牌。后来,谭玉娇在举重赛场上取得累累硕果,不断打破世界纪录。

  从2013年开始,谭玉娇像开了挂一样,把亚锦赛、世锦赛、亚残运会、世界杯、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举重67公斤级项目上的金牌尽收囊中,几乎每场比赛都打破世界纪录。

  如今,谭玉娇作为中国运动员当选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就是给予她最大的肯定。

  “我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加强各方面综合素质,我期待在国际残奥委会的平台上代表残疾人运动员发出声音,同时期待当好中国残奥运动员和国际残奥组织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谭玉娇说,于她而言,这是一个责任重大的新征程。

  突破人生的边界,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

  谭玉娇与举重运动的结缘,最初并未在她与家人的预期之中。

  1990年出生的谭玉娇7岁时因骨髓炎导致右腿残疾,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她右下肢三级残疾,她一时不知如何面对现实,更看不清前路何在。直到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启了另一扇人生之门。

  13岁的她被推荐到湖南省湘潭市残联参与运动员的选拔,举重教练认为她在举重方面大有前途,果然在训练一月之后就顺利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这给予了她莫大信心,随后她转学到湘潭体校开始专业举重训练。

  从此,谭玉娇踏入了残疾人体育竞技的大门,并与举重结缘。从13岁开始训练,举重已经陪伴谭玉娇走过21年。

  残疾人举重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主要依靠肩背部及上肢的力量将杠铃举起来,而非健全人举重中常见的腰、腿、臂综合发力的模式,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绝对是一种考验。谭玉娇也不例外,常常是高强度的训练下来,手掌上的血泡早已破裂,胳膊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前胸后背疼得大气也不敢喘。面对训练的艰辛,谭玉娇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坚韧。

  2007年,17岁的谭玉娇拿下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举重52公斤级银牌。这位懂事的姑娘除了留下部分生活费之外,其余都寄给了父亲谭自力,让他改善家里的生活。平时,学校离训练处需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日复一日的训练,手上的血泡磨成了老茧,然后又有了新的血泡。

  每天训练结束后,因为胳膊软得一点劲都没有,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到了晚上,顾不上全身的疼痛,谭玉娇使足右手的力气写作业,写着写着,眼泪就滴到了课本上。这些辛苦的背后,是谭自力苦苦支撑的家给了玉娇面对生活的底气。除了上小学的儿子,谭自力还要额外支付女儿的训练费和场地费,于是,他把板车换成了三轮车,这样就可以多跑几趟多赚点。

  为了更好地提升女儿的运动能力,他“毛遂自荐”当陪练。家里没有场地,就把卧室腾出来给她训练;没钱购买器材,他自己动手做,一边辅助女儿,一边记录训练数据。父女间的这份默契无形中像一根线系着玉娇,无论她离家多远,一旦训练中遇上解不开的疙瘩,依然会打电话给谭自力一起探讨。

  从湘江到钱塘江,这位湖南妹子已经把杭州当作未来的生活工作地,成为一名“新杭州人”。

  目前,她不仅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担任浙江省残疾人举重队助理教练,业余时间她会带着几名年轻运动员一起训练,毫无保留言传身教,培养中国残奥举重的后续力量。

  “金牌的背后,凝聚着她的汗水和泪水!”谭玉娇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喻为一场进化,从1.0版本、2.0版本,一直到如今的3.0版本,经过伤病和困难的考验,举重运动为她带来了蜕变与新生,此刻,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

  见习记者:陈卓妤